|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制要闻 -> 全国政协委员杜丽群: 建议提升农村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
|
全国政协委员杜丽群: 建议提升农村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
|
( 2021 年 3 月 9 日 ) |
|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是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网底,与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及幸福指数息息相关。针对农村地区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全国政协委员、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艾滋病科护士长杜丽群提交提案,呼吁提升农村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筑牢基层疫情防控网络。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大力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得到逐步提升。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挥了积极作用,筑牢了基层防控网络。但在履职调研中,杜丽群委员了解到,农村地区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仍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薄弱,未能很好地满足疫情防控需求;基层医疗卫生人才流失严重,中高级人才紧缺;县域医共体运行效率不高,作用不明显;绩效工资政策难以落实到位,基层工作人员工资偏低,工作积极性受到影响。
杜丽群委员说,农村地区的乡镇卫生院在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医疗废物处置等方面未能达到规范化,且普遍没有建立发热门诊,发热病人只能到县级及以上发热门诊就诊。村卫生室普遍存在技能培训不到位、设备配置不齐全等问题。农村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普遍存在全科医生数量不足、卫生技术人才缺乏、队伍断层等比较突出的问题。县域医共体资源、利益共享等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完善,人员薪酬制度改革、绩效考核运用、医保总额预付管理等方面进展不顺。
为此,在向大会提交的《关于提升农村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筑牢基层疫情防控网络的提案》中,杜丽群委员提出四方面的建议:突出核心能力建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农村地区;创新用人机制,加强农村地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大力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为农村地区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大力发展5G+医疗,在农村地区推广建设5G应用示范医院。
杜丽群委员提出,加强农村地区县级医院的核心能力建设,充分发挥其龙头带动作用。通过改善设备设施、引进专业人才、加入专科联盟等措施,提升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感染性疾病等重大疾病诊疗能力,提升急诊、儿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等薄弱专科能力,降低县域外转诊率。加强乡镇卫生院的硬件设施优化升级及业务帮扶,建立发热门诊,同时配备齐全DR、彩超、生化等设备,缩短其对严重创伤、脑卒中、急性心肌梗死等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有效时间,降低因救治时间延误引起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全面加强村卫生室建设,把它列入乡村振兴建设的重要内容,构建以政府投入为主、村集体和乡村医生个人投入为辅、社会各界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改善农村地区群众就近就医条件。
杜丽群委员建议,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根据需求确定具体用人数量。对报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专业技术人才开放绿色通道,对紧缺人才特殊岗位可放宽年龄条件限制。国家每年为农村地区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一批定向医学生。优化基层卫生技术人员职称评定办法,适当提高高级职称数比例。加大对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的财政投入力度,实行“托底不限高”绩效工资政策。
杜丽群委员还建议,在农村地区大力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指导以县级医院为主体、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村卫生室为网底组建县级医疗集团。把乡镇、社区医院的资产归入县级医疗集团进行统一管理,通过实施人才、业务、药品、财务、资产、绩效的“六统一”管理模式,激活县级医疗集团内动力,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畅通双向转诊渠道。通过大力发展5G+医疗,加快推进智慧医疗发展,支持农村地区建设5G应用示范医院。通过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深度融合,实现省、市级医院和县级医院的无缝对接,充分发挥医疗资源优势,实现远程病理诊断、远程会诊、远程门诊、远程病例讨论和手术指导等,提升农村地区的整体医疗水平,让群众享受到更加及时便利的医疗服务。
来源:广西法治日报|作者: 黄世钊 |
|
|
|
|
|
|
|
|